教师节特辑——我和我的老师 | 无影灯下的接力(陈蒙晰)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作者:陈蒙晰 来源: 浏览次数:
诊室清晨的微光悄然弥漫,我端坐在牙科治疗椅前,凝视着无影灯的光芒,一如当年初入此地时那般专注。然而今天却有一处不同寻常——紧邻我身旁的另一张治疗椅上,陈敏慜老师正专注地低头看着病历。她的身影轮廓在灯光下格外熟悉,亦师亦友,如今竟成了并肩作战的同事。时间的水流仿佛在此时凝滞片刻,老师唇边温和的微笑依旧如初,而我胸中却翻腾着层层叠叠的回忆,如潮水般涌来。
犹记大五那年,我第一次真正独立面对患者。一位中年男人捂着肿起的面颊坐在我的治疗椅前。我强装镇定,手却紧张得几乎握不稳口镜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。老师似乎一眼看透了我心底的慌张,她悄然靠近,并未多言,只是用沉稳的目光示意我冷静,然后轻声而清晰地指点我检查的重点。她不动声色地帮我扶稳了患者微微晃动的头部,那无声而有力的支持,瞬间让我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。在她的守护下,我顺利完成了口内检查,当我能清晰描述出“慢性根尖周炎”的初步诊断时,老师眼中漾开欣慰的光亮,像一盏悄然点亮的灯,无声宣告着我人生中第一个临床诊断的诞生。那一刻,无影灯的光,仿佛也因她的肯定而更加明亮。
随后,规培岁月里,老师那盏灯愈发清晰明亮,不仅照亮我前路,更以其光亮为我的行医之路细细描摹方向。一次治疗过程中,我面对一个复杂的后牙根管系统,显微镜下迷宫般的根管形态让我焦虑茫然,反复尝试仍不得要领。老师忙完手头上的病人后匆匆赶来。无影灯下,显微镜旁,她耐心地陪我反复研读X光片,又在显微镜下亲自引导我辨认钙化根管的细微痕迹。她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操作,那根细如发丝的锉针仿佛在她指尖被赋予了生命,在肉眼难辨的狭小空间里精妙游走。结束最后的操作后窗外暮色将至,诊室里却满溢着老师温和而坚定的声音。她告诉我:“医学之难,不仅在于知识繁复,更在于手底功夫的精准,要如米上雕花,微处见真章。手要稳,心更要定。”当锉针终于在她指导下抵达预定工作长度那一刻,我心中如释重负,抬头望向老师,她眼中盛满赞许的笑意,如月色般温柔皎洁,那专注的眼神在显微镜的光圈下显得格外深邃。
时光荏苒,转眼间我竟也成为了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的一名医生,曾经仰慕的老师,如今成了与我共享同一科室空间的同事。身份的转换带来欣喜,也伴随着无形的压力。一次共同接诊一位牙外伤的患者时,我仔细检查了口内患牙情况,结合最新的文献和自己的观察,提出了与老师术前计划中略有不同的修复方案。我虽条理清晰地讲出了理由,心中却仍不免忐忑,毕竟这是第一次在老师面前提出不同见解。老师闻言后并未立即表态,只是沉吟片刻,接着竟然温和地鼓励道:“好,按你的思路处理,我就在旁边。”她的眼神如静水般清澈而沉着,没有丝毫质疑,只有全然的信任,仿佛在告诉我:医者的成长,终究要学会独自掌灯,敢于承担重量。
在老师放手让我独立操作的那一刹那,我心中那株依赖的幼苗似乎开始拔节抽枝,正悄然长成自信的绿荫。我深吸一口气,集中全部心神,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手术操作。无影灯的光线稳定地投射在术区,我的动作也渐渐变得沉稳流畅。手术结束,患者满意离开后,老师才轻声指出我操作中一个极其细微的支点不稳问题。“刚才在调整角度时,你左手拇指的支点位置不稳定,虽然没影响结果,但在更精细的操作里,这点晃动就可能带来误差。”她精准地复现了那个瞬间。那微小的瑕疵,竟如她曾教导的“米上雕花”一样,逃不过她明察秋毫的眼睛。我恍然大悟,老师并非不关注,而是以更辽阔的信任,托举我迈出独立行医的关键一步。她如同经验丰富的导航员,在我独自掌舵时,默默地校准着我可能偏离的细微航向。这种放手与守护的平衡,如同幼鸟离巢前,母鸟给予的最后一推——那推力看似微小,却饱含了最深沉的爱与最辽阔的天空,以及对独立翱翔能力的坚信。
如今,当我和老师并排坐在诊室里,共同面对患者时,我常从她身上看到一种无声的传承:她对待病人的耐心讲解,那温言软语如春风抚平焦虑;她对疑难病例的反复推敲,那份执着如同精卫执着衔微木以填沧海;她面对学生时的倾囊相授,仿佛烛火甘愿分焰,只为照亮更多摸索前行的身影。这一切早已潜移默化,如春雨般融入了我的血脉。诊台上并排放置的我们的口镜、探针,显微镜下共同观察的视野,治疗计划讨论时思维的碰撞……这些日常的细节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两代医者之间技艺与精神的传递。这份由她点燃、由我接续的仁心与精诚,在每一次问诊、每一次操作中,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。
诊室窗外,阳光正缓缓铺展在湘雅口腔医院洁净的走廊上。我望着身旁专注工作的陈老师,她微微俯身,正细致地向一位紧张的小患者解释治疗步骤,声音轻柔。她两鬓已悄然增添了几缕银丝,在无影灯下闪烁着柔和而坚韧的光泽。时光之河奔涌不息,曾经那个在无影灯下手心冒汗、眼神犹疑的学子,如今终于得以与引路的明灯并肩而立。我心中涌起无限感慨:这身白大褂所承载的,岂止是一份职业?它更是师生两代人之间那根温暖而坚韧的接力棒啊!从仰视到平视,从受教到协作,改变的只是位置,不变的是对医学的敬畏和对生命守护的初心。
老师当年为我点燃的那盏灯,如今已在我手中稳稳擎起。那灯光既映照着她经年累月的谆谆教诲与精湛技艺,也照亮我未来每一步探索与精进的道路。而老师那令人心安的、依然挺直的背影,也时刻昭示着:医者之路虽漫漫修远,但当我们怀着共同的初心,将手中这盏凝聚着仁心与智慧的灯火代代相传,这光明就足以刺破所有未知的黑暗,为更多需要的人指引方向,带来希望与安康。在这无影灯下,传承无声,却自有千钧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