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节特辑——我和我的老师 | 高山如炬:我的导师刘欧胜教授(刘君杰)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作者:刘君杰 来源: 浏览次数:
湘雅口腔医院的夜,总是从办公楼二楼的那盏灯开始。当整栋办公楼的灯光次第熄灭,唯有那扇窗户依然明亮,像暗夜中海上的灯塔,坚定而温暖。那是我导师刘欧胜教授的办公室。四年来,这盏灯不仅照亮了我的学术之路,更照见了一位师者不变的初心。每当路过那扇熟悉的窗户,我总会放慢脚步,仿佛又看见那个伏案工作的身影。从刘欧胜教授的学生到成为他的同事,身份变了,但他始终是我学术道路上那座需要仰望的高山——不仅令人敬仰,更如炬火般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。
刘教授年轻有为,身兼院长、临床专家和导师数职。行政工作的繁杂、临床诊疗的忙碌,都没有消减他对学术的热情。相反,他以惊人的精力投入每一项工作,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学生的培养。他的“拼”是出了名的:常常上午看完门诊,下午连开三场会议,晚上还能精神抖擞地主持组会到深夜。我们私下里都说,刘老师好像永远不知疲倦。
他的严格更是让人印象深刻。组会上,他的点评总是一针见血,毫不留情。“这个实验设计太肤浅”,“那个数据统计方法完全错误”,这样的批评常常让我们面红耳赤。记得他帮我修改项目标书,退回的稿子上密密麻麻全是批注,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。当时觉得太过严苛,如今自己带学生时才明白,这种严格背后是对学术的敬畏和对学生的负责。
但刘老师不仅是严师,更有着一颗柔软的心。博士课题最艰难的那段时期,我连续几个月实验失败,几乎要放弃。一个周五的深夜,刘教授听完我的汇报后,突然说:“明天早上,笔架山门口见。”那天的登山途中,他一边喘着气攀爬,一边耐心听我倾诉。在山顶的晨曦中,他不仅帮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,重新规划研究路线,还分享了自己求学时的坎坷经历。“我也曾经连续半年实验毫无进展,”他说,“但科研就像爬山,最艰难的路段往往离顶峰最近。”
如今,我也成为了湘雅口腔医院的教师。每当在实验室指导学生时,我总会想:如果是刘老师,他会怎么做?他严谨的治学态度、忘我的工作精神、以及对学生的关爱,都成为我效仿的榜样。有时在走廊相遇,他依然会停下匆忙的脚步,关切地询问我的教学科研情况,仿佛我还是那个需要指导的学生。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刘欧胜教授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诠释了什么是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。这座高山不仅供我们仰望,更如炬火般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。如今,我也努力学着您的样子,成为学生眼中的引路人——因为我知道,真正的师者,就是要让学术的薪火代代相传,让医者的仁心永远跳动。
师者如灯,不灭不息。每当深夜离开医院时,我总会看看办公楼二楼那盏依然亮着的灯。我知道,那灯光不仅照亮了学术的道路,更照亮了一个师者应有的模样。感谢您,刘老师,您永远是我们心中那座如炬的高山。